火炭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民间故事公鸡下蛋 [复制链接]

1#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

故事发生在明朝天顺年间,虽说现在国泰民安也没有战乱,可百姓们的生活相较于前几代帝王差了不少,究其根本还是因为皇帝昏庸贪官污吏横行。

在直隶保定府有这么一名老乞丐,他叫朱大常祖籍是山东青州府,因为家里穷一直年过四十还没娶到媳妇,而且前几年的一场大旱席卷山东,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父母也相继饿死,朱大常草草的处理完了后世,孤身一人的朱大常,就这么一路乞讨,打算到保定府讨生活。

毕竟这里靠近京师,一直是天子门户所在,整体民生比较富庶,至少能要到饭吃不至于饿死。从青州到保定路途相当遥远,特别是在古代基本就是靠两条腿,这一路的艰辛自然是不用多讲,经过几个月的行程,朱大常顺利到达了保定府境内,一路上的所见的所闻让他收获颇丰。

什么地方能要到饭,到地方得先到哪里挂号,哪家的财主能施舍点小钱之类的,总之每到一个地方,这都是他必须做的功课。这天朱大常行至一片山林中,谁知原本还是大晴天突然狂风大作,紧接着乌云密布眼看就要下大雨了,朱大常赶紧寻找能够避雨的地方,很幸运的是他发现了一个山洞。

也就在这个时候瓢泼大雨降下,朱大常不敢耽搁赶紧跑进山洞,经过短暂的不适应,很快他就看清了山洞里的全貌,这里明显不是天然形成的地方,有着明显人工修筑过的痕迹,特别是山洞中间的那一堆炭火痕迹。

本来朱大常以为这里有人住,可左右寻找了一圈,才发现是自己想多了,正当他想要躺在那石台子上小憩一会,他突然间看到在角落里有一个东西在动,靠近一看原来是一只大公鸡。

说实话朱大常从来没见过这么俊的大公鸡,通体羽毛光亮色彩斑斓,昂首挺胸相当的有气派,不过唯一有一点让他感到纳闷,这公鸡居然趴在一个草窝里。

此时朱大常的兴趣被提了起来,他活了这么大,公鸡趴窝还是第一次见。

他忍不住在心里嘀咕:“这不是要下蛋吧?”不过很快他就觉得自己的想法有些可笑,哪有公鸡下蛋的道理?

可是很快现实就给了朱大常一个大嘴巴子,这公鸡居然真是在下蛋,而且还一下子下了俩。

朱大常不敢相信地揉了揉眼睛,只见这草窝里确实有两个鸡蛋,而刚才那只大公鸡却不见了。

他赶忙凑到跟前仔细打量起来,这俩蛋确实是鸡蛋,用手摸了摸还热乎着,证明确实是刚下的。

朱大常刚刚只顾着看公鸡下蛋了,此时想想不免有些后怕,这一切有些太匪夷所思了,他开始觉得这个山洞透着邪乎,顿时也不敢在这里呆了,宁愿冒着大雨继续赶路,也要远离这个是非之地。

好在朱大常的运气不错,走了没多久就发现在不远处有一所道观。他赶紧快步跑了过去,当然去里边避雨朱大常是不敢想,就这么在道观门口坐了下来,等着大雨结束好继续赶路。

此时朱大常不免又想起山洞中遇到的事情,又想起了那一只透着邪乎的大公鸡,不自觉的他打了一个哆嗦。

正在这时,原本大门紧闭的道观,大门开了一条小缝,一个小道童凑出脑袋来。“施主,我家师父请你进去歇息。”

朱大常愣住了,自己就是悄悄的来避个雨,也没预约也没大声喧哗的,这里的道士怎么知道自己来了?

虽然心里感到纳闷,可朱大常还是站了起来,跟着小道童一起,进入了道观里边,这里供奉的乃是三清圣人,看痕迹这里香火很旺。穿过了几处院落,朱大常被道童带到了一座偏殿当中,只见里边正坐着一位仙风道骨的道人,正闭目盘腿而坐。

“师父,人我给带过来了。”

“下去吧,我要跟这位施主聊一聊。”打发走了道童,老道士睁开了眼睛,就这么死死地盯着朱大常。

在道人这如炬的目光中,朱大常显得十分紧张,哆嗦着说道:“大师……您……”

“施主不用多说,今天所发生的事情我已知晓,今天把你请来也是有事叮嘱。”

听到这,朱大常简直就是满脑袋的问号,此时他忍不住在想,难道……今天早上我偷看大姑娘洗衣服的事被发现了,还是我拔了两株麦子被知道了,还是……

正当朱大常还在胡思乱想时,只见老道的脸直接黑了下来,他没好气地说道:“你脑袋里想的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你就不觉得你遇到公鸡下蛋很奇怪吗?”

“是挺奇怪的,当时把我给吓得不轻,只是有些可惜了,那俩鸡蛋没带上,咱也尝尝公鸡下得蛋是啥味。”朱大常说完,忍不住地挠了挠脑袋。

听到朱大常的话,老道士差点没吐血,调整了一下情绪对朱大常说道:“你呀……过不了多久你就有儿子了你信不信?”

“道长您别拿我开玩笑了,我自己什么样我心里清楚,就我这样的这辈子也娶不上媳妇,上哪能有儿子啊?”

老道士并没有反驳朱大常,而是自顾自的说道:“施主你且看好就是了,我要说你不仅会有儿子,还会有俩儿子,而且你的儿子都是人中龙凤。”

朱大常一听来了兴致,听老道士的意思。我还真能娶上媳妇,而且还给我生两个大胖小子,以后孩子还都有大出息。

“道长,您说我媳妇是哪的啊?人贤不贤惠啊?漂不漂亮的不要紧,主要是要贤惠会持家,最好……”

听着朱大常的这顿白话,老道士直接选择无视,继续的闭目养神,不论朱大常如何询问,老道士都好似没听到一般。

朱大常也没有继续自讨没趣,就这么席地而卧地睡下了,一直睡到了第二天的中午,被小道童给叫了起来。

左右环顾一周,朱大常没有发现昨天那位老道,正要开口询问一下,谁知小道童就下了逐客令。

朱大常只能离开道观,继续向保定府赶路,终于在三天后,他顺利的到了保定府驻地所在的清苑县城。

到底是京师门户所在,清苑县的繁华相比起青州来说强了太多太多,按照之前的经验,朱大常顺利找到了大户人家扎堆的地方。

之所以选择到这里,朱大常有自己的打算,一般像这种大户人家来说,基本上都能要到饭吃,而且很多时候多少带点荤腥,运气再好一点说两句吉祥话儿,他们一高兴说不定还会赏点银子。

选择了其中一个大院,朱大常绕到了后门,砰砰砰地敲了起来,没一会从门里走出一个年轻的女子,朱大常一看就知道这是个丫鬟。

朱大常赶紧上前说道:“小姐您行行好,能赏我点吃的穿的吗?”其实这是朱大常长久以来积攒的经验,一般遇到管家叫老爷,遇到丫鬟叫小姐,基本上他们一高兴,自己就有好饭吃。

果然不出朱大常的预料,丫鬟听有人叫她小姐,稍微愣了一下,紧接着脸上露出得意之色,明显对朱大常的话很受用。“你在这稍微等一会,府里有些旧衣物我找来给你。”

说完,丫鬟就关上了门进了院子。没过一会,后门就又被打开了,只见丫鬟探头探脑的往外看了看,发现只有朱大常自己,这才走了出来。

只见她手里提着几件打成捆的旧衣服,一看这就是府里面下人穿的,虽说旧了一点,可比起他这漏着腚的可强上太多了。

而且最让朱大常感到惊喜的就是,丫鬟怀里还抱着一个被褥卷,不同于那捆子旧衣服,这被褥一看就是新的。

“这些你都拿去吧,以后别来了!”丫鬟说完,就将东西递给了朱大常,然后就进了院子。

一番千恩万谢,朱大常就带着这些东西,向他临时落脚的地方而去,他所落脚的地方是一处已经废弃多年的破庙,里边的环境极其之差,就连本地的乞丐都不愿住在这里。

“果然是大地方,这施舍的东西都不一般,这被褥都是棉花的吧,摸着真舒服啊。

等等……这是啥?”发现被褥里边好像有东西,朱大常赶忙停下脚步,想打开看看里边有什么。

他原本以为是那丫鬟好心,里边放了些食物啥的。可当朱大常打开被褥,他一下子就惊呆了,只见里边居然包着一个小婴儿,看样子也就刚满月没多久,而且被严严实实地捂了这么久,都有些发青了。

朱大常可吓坏了,赶紧讲被褥全部解开,一把将小婴儿抱在怀里,一边晃一边拍后背,没一会一声婴儿就哭出声来,原本发青的脸也变得红润起来。

看到婴儿活过来了,朱大常暗自松了一口气,这个孩子要是就这么死在他面前,他会愧疚一辈子的。

这孩子长得很可爱,五官精致皮肤细腻,而且双眼灵动很是讨人怜爱,朱大常本来想着把孩子给送回去的,不过转念一想也就做罢了,既然人家把孩子送出来,指定是有缘有的。

可能是那家的小姐与人私通,生下了这个孩子,大户人家嘛都好面子,所以就让丫鬟把这孩子给处理掉,恰好赶上朱大常上门乞讨,所以这个孩子就到了他手上。

“唉……可怜的娃儿,既然你父母不要你了,那以后你就跟着我吧,正好我没孩子,以后你就当我儿子吧!”

朱大常刚嘀咕完,突然间想到老道士的话,不由得感叹简直就是活神仙,说他有儿子还真就来了,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可是接下来朱大常又犯难了,这么点的孩子,跟着他吃啥啊?就算顺利养大了,以后总不能跟着自己讨饭乞讨吧?想明白了这些,他暗自下定决心要让孩子以后有出息,以后出人头地不能当个小乞丐。

回到住处,朱大常用瓦片烧了点热水,然后把珍藏很久的面粉拿了出来,用热水冲的黏黏糊糊的,就这么用筷子沾着给孩子充饥。

一天两天的还可以将就,可总不能一直就这么下去啊,看着孩子越来越瘦,朱大常心里很不是滋味,就这样搞下去的话,这孩子非得饿死在自己手里。

想明白了这些,朱大常决定带着孩子找地方安家,他突然想起了来时群路过的李家庄,那里民风淳朴乐善好施,他身上的面粉就是那个村子里的人给的。

经过几天的赶路,朱大常就带着儿子回到了李家村,他第一时间找到了村长,提出想要在此地落户的打算,村长明显很高兴。在古代男丁就是劳动力,就是天大的资源,虽说朱大常年纪大了一点,不过常年在外漂泊他身体还算硬朗,至少一般体力劳动还难不住他。

在村长的张罗下,李家村村民共同出力,给朱大常盖了两间房子,从此他们父子就在这里扎根了。

朱大常也不再乞讨,在镇上的铁匠铺里找了个帮工的活,毕竟以前自己一个人没什么,可他不想让别人喊他儿子小乞丐,而他儿子朱文就由李家村的乡亲们帮忙照看。

一晃几年过去了,朱文到了上学的年纪,虽说朱大常日子过得清苦,可他还是倾尽全力把儿子送去念书。

朱文也确实争气,而且着实是念书的好材料,他天资聪颖不管学啥都是一点就通,而且人品极佳深得先生的喜欢,得到倾囊相授,在十二岁那年就考上了秀才。

又经过几年的沉淀,朱文在直隶的乡试中表现优异中得举人,次年进京赶考在金銮殿中一篇文章惊艳众位考官,最终被皇帝钦点为状元郎。

喜报传回李家村后,朱大常不仅老泪纵横,这么多年的含辛茹苦总算有了成果,他不禁为儿子感到骄傲。

可是虽说心里高兴,可这些年他心里有些事还是放不下,当时记得道士说他有俩儿子,可除了朱文哪还有另一个儿子的影子。

这么多年为了培养朱文,朱大常并没有娶妻,这眼看已经年近六十,就算现在找个媳妇,恐怕也生不出来了。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朱大常叹息一声,也算是认命了,或许当初那道士只是瞎说的。

不过眼前来说,朱大常有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做,儿子中了状元很快就会衣锦还乡,他决定找人给儿子做一身新衣服。

朱大常取出这些年所有的积蓄,到了清苑县最大的绸缎坊,想要买些上好的丝绸给儿子做身衣服。

可当他正仔细挑选丝绸时,这家店的老板就这么盯着朱大常,这不禁让他有些纳闷,不过想想也就不奇怪了,有可能是自己穿着太朴素,老板担心他买不起丝绸。

这时绸缎坊的老板走到朱大常跟前,问道:“客官,以前是不是做过乞丐?”

说实话这话让朱大常很不舒服,再怎么说现在儿子都是状元郎了,而且这做乞丐也是多少年的陈年往事,这摆明的就是揭人短。

朱大常毫不客气地说道:“老板,我做没做过乞丐跟你有什么关系,我是来买绸布的,我有钱不用担心我买不起。”

一看朱大常生气,老板知道他误会了,赶忙说道:“客官误会了,我就想问一下可记得十八年前,在青州府救过一个人,您还把所有吃的给了他。”

一听这话,朱大常直接愣住了,因为确实有这么一回事。

当年他从料理完父母的后事,就从青州府出发赶往保定府,在青州府的郊外,正好遇到了一个满身是血,已经奄奄一息的男子,朱大常赶忙将他背起,到了一件破庙里安顿下来。

然后又采了一些草药,一些用来处理伤口,一些给这人服下,在不懈努力下,朱大常将他从鬼门关里拉了回来。

后来得知这人来自直隶保定府,是一名做绸缎生意的商人,可倒霉地遇上了强盗,不仅货物钱财被洗劫一空,就连自己也身受重伤,要不是朱大常出手相救,他的这条小命就交代在这里了。

“哦……我想起来了,原来是你啊!”

朱大常此时心里很激动,他没想到还能在这里见到故人。

“当年多谢恩公搭救,不然我朱某人可就撂在那里了。恩公快里边请!”说完,绸缎坊老板就招呼朱大常去里屋。

到了里屋,朱大常发现有一个身着劲装的青年,正在那里练功夫,这青年眉清目秀眉宇中带着一些英气,看着着实有些不凡。

朱大常就这么愣愣的看着他出神,心里不自觉的就走了一个念头,这要是也是我儿子该多好啊。

绸缎坊老板看朱大常一直盯着儿子看,赶忙介绍起来:“恩公,这是犬子朱武,从小就爱舞枪弄棒的,前些日子刚中了武举,过段时间就要进京赶考了。”

说完,朱老板把正在练功的朱武招呼过来。

“小武!快快见过恩公!”

“恩公在上,请受朱武一拜!”说完,朱武就直接一躬到地。

朱大常哪里受过如此大礼,赶忙起身搀扶道:“孩子,万万使不得万万使不得,你可折煞小老儿了!”

朱武被扶了起来,看了看父亲后,紧接着又跪倒在地,双手作揖道:“恩公对家父有再造之恩,如若不嫌弃朱武愿认恩公为义父,以后侍奉您左右,还望恩公成全!”

说完,朱武也不等朱大常有所反应,直接就磕了三个响头。

朱大常愣住了,他没想到一直想着的另一个儿子,居然在这里遇到了,而且和朱文正好是一文一武。

朱大常不自律又是老泪纵横,他一把抱住跪在地上的朱武。

“我的儿啊……”

三个月以后,朱武进京赶考,因为功夫精湛富有韬略,被皇帝钦点为武状元。

更为巧合的是,朱武在回乡途中正好遇上了朱文的队伍,就这样一文一武两状元一起结伴回到李家村。

朱大常看着两个状元儿子,不禁暗自感叹道:“别看我朱大常一辈子没娶媳妇,可我有两个状元儿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