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个医院看白癜风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以下文章来源于原点阅读,作者王爽
原点阅读.
清华大学出版社科普图书品牌,全国科普阅读推广联盟会员。致力于科学普及和科技文化类图书出版,传播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理念。为读者提供客观、理性、多维、优雅的阅读产品,展现科学的迷人。
让我们从一个故事讲起。
年,美国政府在马萨诸塞州的剑桥郡搞了一次人口普查。一个人口普查员走进了一个比较贫穷的社区,然后挨家挨户调查这里住了多少人,以及这些人都从事什么职业。
他敲开了社区中一户人家的房门,看到了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女。那个女儿是一个聋女,费了好大劲才搞清楚这个人口普查员的来意。当被问到自己职业的时候,她的回答是“科学家”。
这个普查员当时就笑场了。在20世纪初的美国,科学家是男性的专属领地,几乎没有女性可以拿到博士学位。所以他根本无法相信,一个住在贫穷社区的聋女竟然能当科学家。
亨丽爱塔勒维特
她叫亨丽爱塔勒维特,现代宇宙学之母。她是历史上唯一一个能被称为某个大学科之母的人。
年,勒维特出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一个牧师家庭。20岁那年,她通过了严苛的考试,考入了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著名的七姐妹学院之一,后来被哈佛大学合并)。年,勒维特顺利毕业,拿到了自己的学士学位。随后按照当时的传统,她坐船到了欧洲,开始了自己的毕业旅行。
但天有不测风云。在这场旅行中,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损坏了她的视力和听力。虽然她的视力后来得到了好转,但是她的听力却每况愈下,直至最终失聪。在此后近30年的时间里,她一直都处于病魔缠身的状态。
旅行归来后,勒维特决定继续攻读天文学硕士学位。她于年加入了爱德华皮克林掌管的哈佛大学天文台,成为一名“哈佛计算员”。
勒维特成为一名“哈佛计算员”
但不幸的是,勒维特的健康状况严重拖累了她的学业。由于体弱多病,勒维特隔三岔五就得请病假,这让她的科研工作变得支离破碎。当然,这也让她的导师皮克林相当不满。
年,勒维特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可能完成学业,无奈之下,她选择了放弃,离开了哈佛大学天文台,这一走就是6年。
6年后,也就是年,勒维特给皮克林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勒维特提到由于听力障碍,她已经无法再胜任其他工作,因此想申请重回哈佛天文台。皮克林同意了。但这回,皮克林学聪明了,没让勒维特参与天文台最重要的恒星分类工作,而派她一个人去研究造父变星。
在20世纪初,人类连最简单的天上恒星有哪些种类都搞不清楚,就更别提异常复杂的变星问题了。在这种情况下,派一个人单枪匹马地研究造父变星,无异于流放边疆。
让我们暂停一下这部关于勒维特的电影,用心去感受一下她重返哈佛大学天文台时的处境。病痛,失聪,迫于生计只好重返自己放弃硕士学位的伤心地,然后被不待见自己的老板发配到一片以前根本没人踏足的科学荒原。恐怕很少有人能走出这样的绝境。
但这是我们与平凡女子亨丽爱塔勒维特的最后一面。此后发生的事,传奇程度堪比摩西用手杖分开红海。
从年开始,勒维特就以惊人的速度在麦哲伦云中不断找到新的造父变星。她找得实在太快,以至于有天文学家专门致信皮克林:“勒维特小姐是寻找变星的高手。我们甚至来不及记录她的新发现。”
年,勒维特在《哈佛天文台年鉴》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宣布自己在麦哲伦云中总共找到了颗造父变星(在此前的多年的时间里,人们找到的造父变星的总数只有区区几十颗)。这个惊人的数字立刻在天文学界引起了轰动,甚至得到了著名的《华盛顿邮报》的报道。
麦哲伦云
但这个引起轰动的发现造父变星的数字,与这篇论文中最有价值的部分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在这篇论文的结尾,勒维特挑选了16颗位于小麦哲伦云中的造父变星,在一张表格里列出了它们的光变周期(完成一轮明暗交替的时间)和视星等。对于这张表格,她留下了一句这样的评论:“这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