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很多人都说自己“不会做饭”。有句话叫“民以食为天”。不论是刚出生的婴儿还是八九十岁甚至一百多岁的老人,不论是平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都要吃饭。所以,做饭,真的是每个人的“必备技能”。但是,还是有很多的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会”做饭。比如:成为妈妈之前的我。
01做饭是每个人的“必备技能”,我却只会制作“黑暗料理”
我是一名80后,我们的父母辈、奶奶辈以及更早年代出生的女性,大约没有“不会”做饭的。我老妈的厨艺,在我们老家是很“拔尖”的,还依然被老爸说不及我外婆的十分之一。我出生之前,我外婆就已经去世了,所以,我没有机会领略过我外婆的厨艺是怎样的惊艳绝伦,就连老妈的厨艺,我也不曾学到一丝一毫。
在我们的妈妈、奶奶她们那个年代,女孩子不会做饭,是要被人笑话的,连母亲都要被指责“教女无方”。但是,到了我出生的那个年代,厨艺不再是女孩子的硬性“考核指标”,老妈也就懒得再教我。就连我偶尔想到厨房看看老妈在做什么好吃的,顺便打打下手,都会被老妈一顿嫌弃,说我碍手碍脚的,光会“帮倒忙”,然后赶出厨房。几次之后,我也就“知趣”了,不再进厨房,不再做“讨人嫌”。
大学毕业,我留在西安工作,自然不能等着老妈给我做好吃的了。安顿下来之后,我就兴冲冲地买了各种厨具、米面油及各种调料,准备“大展身手”了。我精心搭配了蔬菜的种类、颜色,想象着自己能做出色香味俱佳的美味佳肴,但结果却给了我当头棒喝:
不论我进锅之前,颜色搭配得再丰富,出锅都只剩下“酱油色”;不论放进锅里的是什么食材,出锅都只剩下了各种调料混合的味道;不论那道菜是应该采用蒸、煮、煎、炸、炒、焖、炖哪种烹调手法,都被我做成了“水煮菜”;不论是易熟还是不易熟的食材,我只会一股脑倒进锅,来个“大杂烩”。
看着那一大锅的“黑暗料理”,我做饭的兴趣全无。那时候还是单身,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既然做得不好,那就在外面吃好了,“学做饭”的念头从此搁置。所以,直到我结婚之前,进厨房的次数是屈指可数。
再后来,我结婚了。结了婚之后,如果家里还不开火做饭,就少了“家”的感觉。可是,我的厨艺实在是拿不出手,怎么办?为此,我特别在结婚之前和宝爸说明“我不会做饭”。宝爸笑答“你不会没关系,我会就行”。所以,结婚之后一直都是宝爸掌勺。
当然,一个结了婚的女人,就算丈夫再怎么包容,一顿饭都不做,似乎也不太好。所以,偶尔有了兴致,我也会翻着菜谱,尝试着做一次两次。做饭这种事,除了极少数人属于比较有天赋的,上手就做得很好,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都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所以,慢慢的,我也能炒出几道有模有样的小菜了,一些家常饭菜也能将就着吃了,但也仅限于此。
02“厨房小白”与“辅食达人”之间,只隔着一本辅食书的距离
我的厨艺取得“重大突破”,是在若兰出生以后。我当时根本没有想过,我这个“厨房小白”有一天会变成一个“辅食达人”,成为孩子眼中的“超人妈妈”。看来大家都说一个女人只要当了妈妈,就会变得“无所不能”,此话不假。
随着若兰一天天长大,添加辅食这件事也必须提上日程了。虽然刚开始添加的高铁米粉可以买现成的,冲泡一下就行了,但总不能一直给宝宝吃米粉呀。为此,我早早的就挑选好了一套精美的辅食制作工具,满心期待着若兰能够吃上宝爸给她制作的、充满着爱意的美味的食物。
但是,这一次,宝爸却没敢像结婚之前那样对我说“你不会没关系,我会就行”。因为我们都是第一次做父母,而且,在我们出生的那个年代,哪里有“辅食添加”这个概念呀。我给宝爸打气“别担心,我相信你,一定没问题”。宝爸说“可是,我不知道该给宝宝吃什么辅食呀”?我想起来,买那套辅食制作工具的时候,卖家还随赠了一个辅食制作的小册子,赶紧把它翻出来。宝爸信心满满地“披挂上阵”了。可是,照着那个小册子做出来的辅食,若兰一点都不“赏脸”,经常是尝一下,就再也不张嘴了。
宝爸折腾了半天才做好的,若兰却如此“不给面子”,几次下来,宝爸是既挫败又郁闷,渐渐地不愿意再给若兰做辅食了。可是,不给若兰添加辅食怎么行呢?既然宝爸“败下阵”来了,我这个宝妈就不得不硬着头皮顶上去了。
我自知厨艺不如宝爸,所以前期的准备工作不能马虎。我翻了好几遍商家赠送的那个小册子,发现它只是简单地罗列了一些所谓的“辅食”品种和做法,到底哪一种适合多大月龄的宝宝吃,在制作的时候该注意什么,都没有讲清楚,难怪宝宝不爱吃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让若兰好好吃辅食,我必须先认真地挑选一本靠谱的辅食制作书,学会怎么做辅食。我先是在几个宝妈群里询问,大家都用的什么书,然后把大家推荐的几本书做了对比,最终选择了由南京医院,医院临床营养科营养医师,注册营养师刘长伟医生编著的《辅食每周吃什么》。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我前期的准备工作果然有效。我按照书中讲解的方式制作的辅食,若兰很喜欢。每次都吃得很大口,经常是我拿着勺子喂都来不及,直接抱着碗就吃上了。若兰现在2岁半了,这个习惯还没改过来,每次看她吃得狼吞虎咽,我都不得不一遍遍地提醒她“慢一点,没人跟你抢”。不管我做什么,若兰都吃得津津有味。看着若兰吃得开心,我也觉得很有成就感。
03《辅食每周吃什么》,儿童营养专家助力每位宝妈成为“超人妈妈”
现在,虽然我家日常吃饭,依然是宝爸掌勺的时候居多,但要论起做宝贝餐,宝爸却“甘拜下风”。其实,要论厨艺,我和宝爸相比,还差得远,之所以能在给若兰做辅食这件事上“赢了”宝爸,多亏了这本《辅食每周吃什么》。
1、多位专业大咖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给孩子做辅食,和给大人做饭不同。如何正确添加辅食,关系到孩子的生长发育。孩子在哪个阶段应该吃什么,怎么吃,吃多少,都是有讲究的。所以,需要有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的人来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辅食每周吃什么》这本书由南京医院、医院临床营养科的儿童营养专家刘长伟医生编著。刘长伟医生热心儿童营养的公益科普,他也得到了33万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