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炭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的彩灰蝶属一览 [复制链接]

1#

有时候,

你会不会突发奇想“这个东西为什么叫这个名呢”?

“我会”。

所以我会很好奇,各种各样得中药的名字到底是怎么来的。

“大疫出良方”,此次战“疫”中,中医药通过临床筛选出的有效方剂“三药三方”,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清肺排毒汤”被列入中医临床治疗期首选。据报道,截至3月13日,10个省份例新冠肺炎患者服用“清肺排毒汤”,总有效率达到97.78%,清肺排毒汤对我国新冠肺炎的控制功不可没。

你知道吗?

清肺排毒汤中有“两味”特别的中药:陈皮、藿香,他们都是广东道地药材。

俗话说“广东有三宝,陈皮、老姜、禾秆草”。其中,“陈皮”是指“广陈皮”,为陈皮中的佳品,而“新会皮”是“广陈皮”中的上品。广陈皮就是新会茶枝柑经过晒制存放三年的柑皮,茶枝柑所出的青皮、二红、大红皮统称为广陈皮。

“广陈皮”

“广陈皮”这个名字来源于很久很久之前发生的一件事:

*广汉系南宋孝宗八年(公元年)科举进士,官至徐州知府。其夫人米氏亦出身名门,自幼饱读诗书,精通药理。在公元年杨太后得了乳疾,御医们都束手无策。恰逢*氏诏侍杨太后,*广汉得知此事,便用在新会栽培的一种特有柑橘皮(广陈青皮)交给其夫人米氏为杨太后医治,米氏便用此药治愈了杨太后的乳疾。当杨太后问及这种药材时,米氏解释说,自己平日感觉郁闷不舒之时用此药煎服具有很好的疗效,因为此药具有较强的理气功效,而太后之乳疾关键在于气机不畅,故用此药治疗恰如其分。在说明此药的名字时,米氏想到此药之制法来自其丈夫*广汉,于是将其丈夫“广汉”中取一“广”字作为这种药材的名字,特称“广陈皮”,以与其他橘皮区别。“广陈皮”也从此享有盛名,为历代名医药家推崇和使用。

“广陈皮”

其实,广陈皮不仅是一道中药材,而且还可以成为我们餐桌上的菜肴、背包里的零食。我们打小就爱吃的九制陈皮,酸酸甜甜的口感,解腻开胃,不仅好吃,而且有助于缓解晕车晕船等症状。粤式名肴“陈皮鸭”,川菜中有名的“陈皮牛肉”,还有陈皮木香鸡,陈皮排骨...是不是听着就流口水了?这些陈皮做成的菜肴,不仅美味可口,还能发挥出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药食同源,堪称完美~!

“广藿香”

我们要说的另一个道地药材就是广藿香了,它的身影在“三药”之一莲花清瘟胶囊中也出现过。

“亦菜亦药香气浓,自古结缘佛经中。饮酒口臭煎汤漱,脾胃吐逆最有功。藏于衣内驱秽气,阴虚火旺切莫用。”这是一首岭南街坊街知巷闻的广藿香的打油诗。广藿香为广东道地药材,不仅可以入药,也可以做成美味佳肴,且其芳香之气多有妙用,在岭南地区被广泛使用。而关于“藿香”这个名字,也有一个难忘的故事。

(广藿香花)

(广藿香)

很久以前,深山里住着一户人家,哥哥与妹妹霍香相依为命。后来,哥哥娶亲后就从*在外,家里只有姑嫂二人。平日里,姑嫂相互体贴,每天一起下地,一块儿操持家务,日子过得和和美美。一年夏天,天气连日闷热潮湿,嫂子因劳累中暑,突然病倒。只见她发热恶寒、头痛恶心、倦怠乏力,十分难受。霍香急忙把嫂子扶到床上说:“您恐怕是中了暑,治这种病不难,咱家的后山上就有能治这种病的香味药草。让我赶快上山去把它采来,早日治好您的病。”嫂子念小姑年轻,孤身一人出门不便,劝她别去。霍香一心为嫂子着急,全然不顾自己危险,执意进了深山。

霍香一去就是一天,直到天大黑时才跌跌撞撞回到家里。只见她手里提着一小筐药草,两眼发直,精神萎靡,一进门便扑倒在地,瘫软一团。嫂子连忙下床将她扶坐床上,询问缘由,才知她在采药时,不慎被毒蛇咬伤了右脚,怕是中了蛇毒。嫂子听后顿时神情紧张,赶紧脱下霍香右脚的鞋袜。只见在霍香的脚踝上有两排蛇咬的牙印,右脚又红又肿,小腿也慢慢肿胀变粗了。嫂子一面惊叫,一面抱起霍香的右脚,准备用嘴从伤口处吮吸毒汁。但霍香因怕嫂子中毒,死活不肯。等乡亲们听见嫂子的呼救将郎中找来,却为时已晚。

嫂子用小姑采来的药草治好了病,并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埋葬了霍香。为牢记小姑之情,嫂子便把这种有香味的药草亲切地称为“霍香”,并让大家把它种植在房前屋后、地边路旁,以便随时采用。从此“霍香”草的名声越传越广,治好了不少中暑的病人。因为是药草的缘故,久之,人们便在霍字头上加了一个“草”头,将霍香写成了“藿香”。

除此之外,岭南还有很多特色中药材,它们的名字也是千奇百怪:五爪龙、千斤拔、牛大力、七叶一枝花、草河车、六月霜、火炭母、凤尾草...

有兴趣的想要了解的,请留言告诉小编哦~

●END●

文字整理

何维

本期编辑

郭子滔

责任编辑丨*晓岚

审核老师

叶晓宪

扫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