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炭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红楼梦宝钗的热毒,究竟是什么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医治疗白癜风哪家好 http://pf.39.net/bdfyy/bdfzj/

#头条创作挑战赛#

《红楼梦》第七回,宝钗说了自己的病。

为这病请大夫吃药,也不知白花了多少银子钱呢。凭你什么名医仙药,从不见一点儿效。后来还亏了一个秃头和尚,说专治无名之症,因请他看了。他说我这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幸而先天壮,还不相干,若吃寻常药,是不中用的。他就说了一个海上方,又给了一包药末子作引子,异香异气的。不知是那里弄了来的。他说发了时吃一丸就好。倒也奇怪,吃他的药倒效验些。……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药末子一处,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把这四样水调匀,和了药,再加十二钱蜂蜜,十二钱白糖,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内,埋在花根底下。若发了病时,拿出来吃一丸,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

宝钗这个胎里带来的热毒,导致了她每年固定要犯的一个病,这病并不要命,就是喘嗽,但是,不要命并不是说,这个病可以忽略,而是因为宝钗先天壮,所以没有太大危险。

然而宝钗的父母对此还是不安,所以要了那海上仙方来,不厌其烦地配药,还叫她戴了和尚建议的金锁。

金在五行中属于西方,主肃杀之气,象征秋天。配药中的花蕊都是白色,白色也是五行属金。调和药用的四样无根水,水属于北方,象征冬天。

所以整副药的意象就是阴冷清凉。

宝钗吃着这副药,皮肤越来越白,如同雪堆一般,性格也越来越冷静理智,热情减退,“任是无情也动人”。

但是,那股热毒既然是基因里存在的,就无法消除,比如,她比别人更怕热。这一点,跟黛玉相反,黛玉怕冷,所以经不住一点风寒。

这隐隐的热毒,还表现在她的性情上。表面看她是“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但这愚和拙,都是伪装的,是她用来掩饰自己的机敏和热情的。

脂批对宝钗热毒的评价是“凡心偶炽是以孽火齐攻”。

黛玉前世是绛珠仙子,她下凡是为偿还神瑛侍者的甘露灌溉之德。宝玉前世是神瑛侍者,他下凡是因为凡心偶炽。

宝钗能与黛玉“双峰并峙二水分流”,自然前世也是在仙界有身份的,而她下凡的目的,似乎与宝玉更为相似,都是因为“凡心偶炽”。

这种凡心,说穿了,就是一种生命的热情,或者说是,对人间世的好奇心。

“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从小七八岁上也够个人缠的。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祖父手里也爱藏书。先时人口多,姊妹弟兄都在一处,都怕看正经书。弟兄们也有爱诗的,也有爱词的,诸如这些‘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他们是偷背着我们看,我们却也偷背着他们看。后来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才丢开了。“

黛玉看禁书,是因为宝玉带着。宝琴知道禁书,是因为她父亲好乐好旅游,带着她到处博闻广记。而宝钗能看禁书,完全是自己主动,利用了得天独厚的家族藏书条件。

这种不加选择主动求知的态度,其实就是一种强烈的好奇心。现代的家长,都希望能有一个好奇心十足的孩子,能主动读书,主动思考和提问,这样的孩子才有足够的求知欲,对他们来说,学习不是苦差,而是乐趣。

然而在宝钗那个时代,看禁书是要被暴打的,一顿打骂之后,她的书被烧了,她也得到了新的经验:有些知识,知道了反而不如不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分,本分之外的知识,学也无益,说不定还会生出无端的烦恼。

因为在求知欲这个事儿上吃过亏,宝钗才养成了藏愚守拙的习惯,“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装傻是一种自我保护。

但总也有她装不下去的时候,她诗词才华出众,曾经夺魁海棠社和柳絮词。她颇通丹青,能为惜春画大观园行乐图出谋划策,她也懂得养生,会批评黛玉的药方,建议她吃燕窝。此外,她对戏曲,佛法也颇有心得。

这些博学的技能,原本是她不想外露的,但她那天生的热毒依然存在,说不定何时被外部环境激发出来,就忍不住要展示一下或者教导别人。因为在骨子里,她很享受这种拥有知识的快乐。

宝钗还有一个与众不同之处,就是不爱享乐。这一点跟宝玉截然相反。宝玉来人间的目的就是要享受荣华富贵,他一切都要最好的,连日用的女红制品,都不要普通绣女裁缝的手艺。衣饰住宅都要最华丽精致的,闲来无事,最喜欢教人家怎么打扮,怎么收拾屋子。

而宝钗恰恰相反,作为一个富商小姐,她不爱化妆,不喜欢花儿粉儿的打扮,也从不熏香。芦雪广联诗那天,别的小姐们都穿大红,唯有她穿的莲青色,跟李纨这个寡妇有一拼。她住的房间几乎没什么摆设装饰,跟雪洞相似。

可是她能指导宝玉给玉络子配色,也懂得鉴赏古玩字画,这说明,她并不是不懂得审美。只是,她觉得花费时间和精力在这些上边,不值得。

宝钗在口腹之欲的追求也有限,薛蟠过生日,得到很稀罕的进口瓜藕鱼猪,宝钗却自称“命小福薄不配吃”。姊妹们吃烤鹿肉,她也不吃,倒劝宝琴吃。偶尔点个菜,还要跟探春共享,也不过是一道清热去火的炒枸杞芽。

一个人如果难以看破红尘,八成是舍不得红尘中的热闹享乐,而宝钗对人生的种种享乐兴致,已经被冷香丸压制到了最低。包括爱情,也是如此。

宝钗对宝玉未尝没有好感,也曾在宝玉挨打后,心疼到情不自禁流露出忸怩娇羞之态,可是在听到宝玉否定金玉良缘的梦话之后,很快收束心神,与黛玉结为金兰契。对于爱情这件事,宝钗做到了拿得起也放得下。在那个讲究“男人是女人一切”的时代,宝钗是个异类,这大概是冷香丸灭绝人欲的功劳。欲望被压制了,所以理智永远是赢家。

宝黛钗三人下凡的目的不同。黛玉下凡,为的是还泪给宝玉,所以,诗歌和爱情才是她生活的主旋律,之外的事,她都不感兴趣,如果有机缘赶上,她也会学一些额外的技能,比如女红,管家,甚至佛法等等,但她学这些,都是凭借闻一知十的慧根,并不会认真下功夫研究。虽然能在人前做到出色,都不过是场面上的应酬,她内心并不享受其中的乐趣。

宝玉下凡,为的是享乐,尤其是与美女有关的享乐方面的学问,他都乐于学习,比如女红的赏鉴,化妆品的品质,,女孩子该吃什么药该戴什么花,什么样的水果该装在什么样的器皿里,什么样的汤该配什么样的料,什么样的女孩适合什么样的发型,该穿什么颜色……这些事情,他研究起来乐此不疲。而在读书学问上,他只对诗词歌赋感兴趣,再就是《四书》《庄子》这些,对于八股文是一点兴趣也没有,又没有黛玉那样的慧根,所以总难以应付父亲的考试。

宝钗跟他们俩都不一样,她下凡似乎是纯粹为了旁观人情世故,学习人间世情而来的。冷香丸能压制的,只有她作为人类的享乐欲望,却不能压制她的好奇和热心。

宝钗除了精通各种风雅学问,对于世俗知识也勤奋学习。自从父亲去世,她见哥哥没出息,母亲又软弱无能,她就格外留心学习家务。家中买卖业务,哪个伙计能干,哪个伙计有什么资源,什么时候该奖励该犒劳,她都很清楚,还能提醒母亲和哥哥。

她的女红极好,所以,当她表示愿意分担袭人的针线活时,袭人觉得这是自己的福气。这在小姐中并不多见。黛玉的针线极好,但并不喜欢,加上病弱,就越发懒得做。湘云也心灵手巧,但是家里婶娘节省,家中针线都由女眷亲自动手,所以湘云觉得累。而宝钗是一旦有空就要多打点些女红来做,还热心帮助袭人。她自己病中还在描花样子,说明她是真心喜欢这项工作。

她会算账、懂管理,能帮着探春料理家务出谋划策。这种能力通常是出阁后的女人才能具备的,宝钗早早成为一个好管家婆,主要还是家境衰落,家中无人的缘故,当然,她自己的勤奋好学也很重要。

可是作为一个被人欣赏的对象,我们总是希望这个美女会弹琴写诗画画插花,但如果她居然还会炒股做微商维修发动机,未免令人觉得不协调,所以,这些额外的技能,反而成了她的减分项,让她带上了几分俗气。

对于宝玉和贾母这样养尊处优多年的人来说,也并不期待未来的宝二奶奶在婚前就具备这么多这么具体的世俗生存技能。所以,宝钗虽然令人欣赏佩服,却并不可爱。

宝钗对世事的好奇,不仅表现在各种求知欲,也表现在对各种信息的留心搜集上。

黛玉曾经嘲讽宝钗,说她“在别的上还有限,惟有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心。”其实这话很不充分,事实上,宝钗对任何事和人都充满了好奇,何止是人戴的东西呢。贾府上下的大小事情人物,似乎都逃不过宝钗的耳目。

听了袭人几句抱怨,宝钗马上看出这个丫头“有些识见”。怡红院一个三等丫头小红,宝玉自己都不知道她的名字底细,宝钗却一听声音就知道是她,而且明白她是“眼空心大刁钻古怪”。

黛玉吃了晴雯的闭门羹,并不知道具体是谁给她委屈受,只得找宝玉撒气;若是换了宝钗,必定是当时就认出罪魁祸首,过几天找个由头小小惩戒一下晴雯------而且用不着她亲自动手。

黛玉心里只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