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炭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管理者把员工看成什么,他就是什么 [复制链接]

1#
当前职场出现一种现象就是,员工老是抱怨领导者不公,导致自己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或者自己的才能得不到发挥······反观领导者又一直盯着员工的不足,觉得员工这要提升,那要改进,总感觉员工不尽人意。其实,很多事情的迎刃而解,只需要改变视角,静心顿悟。如果换个角度,多审视自己,把对方当做一面镜子,照照自己,最后发现需要提升的其实是自己!今天在这里,我们暂且先讨论一下作为管理者应如何多角度审视自己。(图片来源于包图网)

1当下的环境是最合适的环境

企业在市场中,就如同真实的战场,随时面临市场决战。不允许彩排,更不允许做条件假设。管理者认为员工队伍素质太差时要想一想:如果员工队伍素质提高到自己想象的水平,他们还会甘心于现有的岗位吗?自己还能当他的领导吗?你的能力与价值又如何去体现呢?现有的环境,正好是体现自己能力和锻炼自己的最佳舞台。

2眼中的员工状态,其实就是自己的表象

成功的管理者,他们看到和吸引的往往是别人的努力,感受到的也全是他们的努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感受到他们的状态,其实就是自己的表象,只是我们看别人容易,读懂自己难。其实,别人就是一面镜子,照到的全是自己。我们总喜欢盯着别人找缺点,而很少从内心审视自己,所以只能用反推的方式才能有所感悟。当我们感觉越来越多的人都看不顺眼时,那一定是自己出了问题!(图片来源于包图网)

3特别不喜欢的,就是自己最需要提升的

我们有时会特别不喜欢某人或者特不喜欢某人做的某事,这原因是什么呢?是别人的问题吗?他的这一点是所有人都反感的吗?不见得!既然不是所有的人不喜欢,那为什么自己不喜欢?问题出在哪里呢?可能是因为自己有偏见,或者是自己小题大做,或者是自己的某种“性格缺陷”,从而造成了自己的不喜欢。如果员工经常跟你对着干,那是说明你人格魅力不够,或者能力没有得到其认同。团队执行力差,可能是因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员工经常因家事耽误工作,可能是管理者不够关怀员工;不能容忍员工评议,可能是自己确实存在某些不足等等。当我们面对“不喜欢”时,恰恰就是发现了自己最需要提升的方面。

4把员工看成什么,他就是什么

有些管理者习惯给员工贴“强弱”、“敌友”、“勤懒”的标签,自己怎么判断,往往最终真的就如所料。心理学告诉我们:在给某人贴上标签时,我们的行为和态度也会对其发生微妙的变化。带着标签与员工沟通,自己的行为和举止很容易被对方捕捉到,对方也会同样为之,从而造成许多弄假成真事实。其实,很多标签都是管理者心里所预判出来的,有些并不代表真实。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员工换了个工作环境,就判若两人的内在原因。所以,总体上来说,应该相信每个员工都在努力创造一片自己的天地,我们要多鼓励、多肯定,多给员工贴正能量的标签。(图片来源于包图网)

5员工的彻底认同,只有靠感化

不要认为企业有了规章制度,就能让员工彻底的认同和遵守。表面的服从和内心的认同相差很远。制度越来越多,培训越来越多,员工并不一定买账,流失率的高低就可以作为参考。员工的彻底认同,关键是领导者自己的魅力和专业技能,自己以身作则,让员工内心受到触动,这样的影响才持久,带来的执行力才会强。除了有管理制度,管理者还应有适当的感情投入和相当的魅力影响,才能得到员工的认同。(图片来源于包图网)

6所有面临的问题,都是自己造成的

有些管理者喜欢怨天尤人,总是羡慕别人天时地利人和,觉得自己身边的同仁或客户有意制造难题。其实每个人身边的所有环境都是自己经营的,发生的事情是好是坏,都与自己的积累有关,不然为什么不发生在其他人身上呢。下属看到领导自我批评了,也会分析他自身的原因,而不会再去想着推诿扯皮。

7好“果”必定是早前种下的善“因”

俗话说,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事情的发生必有因果。为什么会遇到很多麻烦事?为什么员工难于管理?管理者需要反省一下自己是否对他种下了不好的“因”。因果兑现时间不一,过程有的很漫长,导致很多人不容易相信。不要认为不公平,因为自己也可能是别人眼中不公平的造就者。(图片来源于包图网)

8心存侥幸的事件肯定会暴露

人的心理有个弱点,在同样条件下,往往认为好事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概率大,不好的事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概率很少,于是就形成了侥幸心理:“哪有那么巧?”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管理者的某些“缺陷”也肯定会让员工知道。心存侥幸的负能量事件要彻底杜绝。

9知易行难,所以更要重视“行”

当前网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